2019-08
基于法布里-珀罗干涉仪的激光谱线特性测量研究--王彬宇,王南朝,刘崇,刘东
如何建设好实验MOOC--何焰兰,彭刚,欧阳建明,郑浩斌,陈明娟,刘一星
连续波核磁共振实验问题探究--李潮锐
基于线缺陷声子晶体的声波导设计--钟兰花,陈静元,刘家盈,凌彩宁,符栩铭,蔡马赵,黄贞
红色SrxCa0.99-xEu0.01WO4固溶体荧光粉光致发光的声子调控--高杨,王廷华,董默,于广浩,吕强
2019-07
二维材料的变温拉曼光谱研究--荣新,刘国超,栾弘义,王子豪,张朝晖
无黏性颗粒在平面上的堆积角--储时哉,董家豪,王思慧,万建国,周惠君
NaCl单晶非切割面晶面的X射线衍射--赖宣颖,王春梅,沈国土
法拉第效应非互易性验证实验中的菲涅耳效应--蔡家轩,何琛娟
球面波干涉法测量拉盖尔-高斯光的轨道角动量--林雅益,江春勇,陈志文,李润泽,廖开宇,黄巍
2019-06
基于光学超晶格的新型激光器和新颖光学效应--胡小鹏,张勇
紫外及深紫外光子晶体微腔特性研究--冯向,高娜,朱啟芬,黄凯,康俊勇
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家居控制实验装置--苏思伟,翁哲,陈群元,苏益宗,郑仲航,唐小煜
STEAM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实验设计--李伟,窦国慧,田爽
基于HfNx∶Zn薄膜的负微分阻变存储器--王中强,张雪,齐猛,凡井波,严梓洋,李壮壮
2019-05
引力波与引力波探测:一个全新的空间信息通道--李芳昱,文毫
关于干冰升华实验的思考--道晓蕊
液体表面驻波的演示和驻波波长的测量--卢桂林,钟浩源,谭铝平,翟若迅,白在桥
利用激光干涉测量流体的二维温度场分布--黄和,王亮星,李佼洋,蔡志岗,王嘉辉
水中介质阻挡放电空气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--周玉超,洪义,岑祥旗,孙韬,孙兆杰,彭新志
2019-04
傅里叶后焦面成像原理及应用--方蔚瑞
磁悬浮转动演示仪的设计与测试--高琳惠,阎泽琛,高琳然,程蒙蒙,张静茹,陈英杰
由覆杯实验引申的压强问题研究--庄党,张帆,张立娜,胡君辉,杜婧,全文文,阳丽
火山岩的反射式太赫兹光谱成像实验研究--詹洪磊,李依岑,王焱,赵昆,韦华周
数字全息光学实验探究及再现清晰度优化--黄威龙,白欣,梁海坤,梁绮霞,曾育锋
2019-03
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混合场效应--何琛娟,李多
基于Matlab电磁聚焦的动力学仿真--程琳,翟立朋
由多边形小孔的远场衍射解释灯光的星芒--陈耿剑,周新宇,何春清,王晓峰
基于空间三角测距的激光雷达三维重建实验系统--陈梦雯,迟克浩,陈文娟
基于Unity的激光全息法制作微结构的虚拟仿真实验开发--梁文耀,刘基
2019-02
轨道角动量模式识别方法综述--冯文艳,付栋之,王云龙,张沛
基于磁性纳米复合棒的“咖啡环”效应--靳瑶,陈雪,王可心,倪然,洪霞
智能型霍尔效应实验仪及无线联网系统--王学水,周玉洁,张冉冉
基于平行板电容器的材料表面形貌测量仪--白雪琪,廖琨,唐际杰,张谷令,邹斌
充氩弗兰克-赫兹实验波谷处加速电压及最佳实验参量--窦欣悦,司嵘嵘
2019-01
基于异质外延薄膜的界面超导电性研究--宋灿立,马旭村,薛其坤
蜡烛复燃现象的物理模型--梁晋峰,刘丽飒
纹影系统的灵敏度的实验设计与分析--吴慧兰,胥佳,曾朝元,代珍兵,段满益
钴掺杂铁基超导单晶的超导体积分数测量--刘盼盼,徐状,林莉芳,侯婷婷,李佳吉,弓文平,谈国太
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实验试题评析--王锦辉,杨文明,孙存英,王宇兴,周红,刘嘉滨
2018-12
大学物理实验竞赛引起的反思--何仁生,皮斌斌,翦知渐,陈小林,周艳明
旋转光轴法测量平板玻璃的折射率--张金宝,李海英,王志军,倪牟翠
基于数字锁相放大器测量电阻热噪声--贾莲莲,贺子芸,曾迪昂,王自鑫,蔡志岗
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中木板影响的探索--樊帅宇,王春梅,沈国土
近代物理实验课虚拟实验教学调查与分析--陈卓,张志华,于婷婷,赫丽,方恺
2018-11
基于光镊技术的研究性实验--李银妹,姚焜,孙腊珍
用光镊捕获家禽的血红细胞实验--裴明润,赵晓帆,朱琪,刘昌昊,张永健,肖光宗,陈鑫麟
气膜汽笛的发声研究--蓝佳雯静,王艺蓉,金山,康秀英
紫外LED隧穿结的模拟设计--林伟,吴雅苹,李德鹏,卢诗强
超声测距测速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--杨鑫玙,喻秋山,季伟驰,胡苏
2018-10
利用光杠杆测量流体压强及流速的微小变化--王小怀
较宽松条件下透明强磁体薄膜的制备与表征--郭一昕,胡勇,谢宁,王中平
磁场中激光牵引热解石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--李琛,闫江,訾昌葛,黄映洲,吴小志
综合研究性实验试题:类切伦科夫辐射综合实验--胡小鹏,王向阳,何润秋,刘辉
综合研究性实验试题:高温超导体特性测量综合实验--游彪,吴卫国,吴小山
2018-09
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创新能力培养--洪澜,李佼洋,蔡志岗
基于光斑调制的汇聚光源焦距测量系统--张勃,宋丽培,赵星,张旭,张茹,安晓英
利用磁光克尔效应计算材料的介电张量非对角元--曹克,张霞,王玉颖,孙学博,孔祥和
基于等离子体电荷转移调控的抗干扰全息存储研究--付申成,刘双燕,张昕彤,刘益春
2018-08
图像式光电编码器数据采集系统--周钧,张世学,凌剑勇,吴庆林
频域光学干涉层析成像实验系统的研制--韩涛,王福娟,李佼洋,韩荣磊,蔡志岗
基于永磁体的四磁极子能量转化演示仪--李庆芳,郝子鉴,马晓飞,张雅男
超宽谱透射式的太赫兹波正交偏振转换器--李恒一,张权,赵伟,郑虹,朱玲
基于H5技术的移动学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--白亮,高宏,马成举,李娟妮,张小真,兆雪
2018-07
基于Hartley变换的地磁场延拓技术--武立华,刘志海,孟霆,黄玉
铌酸锂波导中的非线性Cerenkov辐射--胡小鹏,周进
时域光学干涉层析成像实验系统的研制--韩荣磊,李佼洋,韩涛,王福娟,张建超,蔡志岗
第19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试题简介--张春玲,惠王伟,宋峰,张天浩
视频与数据联动系统在物理实验评价中的应用--刘朝辉,吴先球
2018-06
变温霍尔效应简易测量方法--李潮锐
基于单T网络的忆阻混沌电路--陈菊芳,徐影,于倩倩
SnS2纳米片的制备、表征及气敏特性测试--冯娟娟,郭党委,卢启海,王振坤
智慧校园场景中智能引体向上训练器的设计--张新风,吴一凡,郭宇歌,胡钦宇,戴德琰,郭献章
磁光捕获冷原子和玻色-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进展--宋晓丽,冯放
2018-05
基于相关器原理的图像特征识别方法--区彤, 宋明明,周惠君,高文莉
开环式GMR传感器电流测量实验研究--董向成,周玲,朱实强
在磁控溅射镀膜实验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尝试--许积文,袁昌来,杨玲,张小文,丘伟,张艳丽,李震春,朱保华,杨云,陈国华
DL-8型高压强电离真空计的另一种高灵敏度状态--王竞先,冉书能,荀坤
STEM教育在CUPT中的体现及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探--毕瑛洁,白赫,段瑞梦,许静
2018-04
基于幅度调制的可见光通信演示仪--李智豪,蒲小年,劳健涛,戚慧珊
金纳米颗粒溶液的光热转换效率测量--单桂晔,许世玉,石雯
基于物理学术竞赛,搭建物理创新平台--白洪亮,李雪春,滕永杰,李建东,王艳辉,吴兴伟
基于量子阱子带间跃迁的红外探测器研究--荣新,王新强
自动化设备控制和数据采集软件LabMeasure--李壮志,李玉现,白彦魁
2018-03
用锁相放大器测量材料的介电参量--李潮锐
莱顿弗罗斯特水滴振荡模式的影响因素及机理探究--胡子豪,任宁,俞熹
基于智能手机实现典型声学现象的课堂多边互动新模式--胡祥龙,乐永康,高渊,马世红,魏心源
基于ZnO纳米线/PMMA复合材料的柔性阻变式随机存储器--李新月,赵凯东,石凯熙,许喆,王中强
以“科研引领实验教学”理念,推动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团队建设--李智,张朝晖
2018-02
油滴实验计算元电荷的简明方法--朱鹤年,郭旭波,常缨,朱美红,肖志刚
创客教育:物理师范教育变革的新路径--黄桦
衬底对石墨烯器件电学性质的影响--王天博,葛建雷
La(2-x)Sr(x)CuO(4)单晶的各向异性热导率的测量--赵霞
热力学视角下“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”问题探究--张雪,徐莹,于海波
2018-01
关于布朗粒子扩散系数的讨论--陈唯
计算全息显示技术的研究--徐乾,孟凡昊,谢铮,周惠君
大学物理实验MOOC及教材建设与探索--何焰兰,彭刚,刘振祥,刘一星,沈志,郑浩斌
基于Citespace的物理演示实验可视化分析--袁琳,孙敬姝,盖学敏
数字锁相放大器中相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--陈泽宁,王自鑫,贺子芸,贾莲莲,陈弟虎,蔡志岗
2017-12
数字电桥测量LC谐振特性--李潮锐
基于磁光调制的光弹性应力快速测量方法--马剑涛,吴泳波,许伟鑫,刘楚彦,林立,林跃裕,唐志列
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数据的快速拼接算法设计--贾小文
石墨烯巴比涅互补结构的太赫兹波透射行为--李恒一,张权,赵伟,郑虹,朱玲
2017-11
迈克耳孙干涉实验--曲广媛,韦先涛,赵伟,郑虹,张增明
基于二波耦合的光学图像放大--张丽,田逢春,罗宇,胡又文,张文理
振荡“星形”水滴的实验研究--陈玥,周子淇,林美妤,黄敏,马宇翰,赵芸赫
基于Nyquist图研究铁基非晶薄带巨磁阻抗效应的非线性--许志强,赵乾坤
2017-10
衍射光栅特性研究实验--赵伟,张增明
连续波核磁共振吸收的频域测量--李潮锐
医学类专业物理实验教学状况的比较分析--童家明,喀蔚波,王晨光,邓玲,韦相忠,江键,屈学民,储信炜,吉强
沉积温度和快速退火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AZO薄膜性能的影响--谢宁致,祝巍
2017-09
三维摄像与显示综合实验--王嘉辉,李佼洋,周延桂,梁浩文,黄梓钊,蔡志岗
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实验--张朝晖,刘国超
“薄透镜焦距测定”实验的教学探讨--方光宇,辛丽,赵海发
基于COMSOL模拟的球形摩擦发电机的发电特性--裴俊乐,邱宇,杨德超,李冰,王晓娜
2017-08
He-Ne激光器模式分析--何琛娟,熊俊,王海燕,廖红波,弓文平
大学物理实验微课建模的探讨--舒峥,郑荣炜,李佳隆,柴志方
铁磁材料交流磁化曲线及磁滞回线的观测--张俊武,王红理,黄丽清
基于机器视觉的手机转接口尺寸及管脚数量的测量--陈宝华,王军,张皓,吴泉英
2017-07
塞曼效应实验--廖红波
GEM探测器与X射线成像实验--周意,孙腊珍,孙金华
用空间光调制器产生贝塞尔光束的实验研究--崔超涵,赵浩淇,朱睿,冯路,赵伟,张权,朱玲,张增明,孙腊珍
基于NI ELVIS II系统的滤波器实验分层次设计--钟鹏,王殿生,杨喜峰,王彦芳,石志强
2017-06
一类jerk混沌电路的仿真与设计--王心华,江浩雨,冯娟娟,盛英卓
荧光现象及其温度敏感性的观察--赵小兵,张巍巍,王国耀,史凯兴,秦朝菲
电光调制通信的频谱测量--李潮锐
快链条现象的研究--闫宝罗,张颖,魏云,樊代和
2017-05
真空蒸发镀膜--甄聪棉,李壮志,侯登录,郭革新,李玉现
法拉第效应和波长的关系--陈宏,陈宜保, 何运孝,范博文,王岩,孙文博,张慧云,王合英
实验物理教学中的留白艺术--王合英,孙文博,陈宜保,张留碗
C-V法测量GaN基蓝光LED的PN结特性--符斯列,王春安,蒋联娇,秦盈星,吴先球
2017-04
电子管综合实验设计--刘海林,刘雍
利用虚拟教学听力计测量人耳听阈曲线--冀敏, 姚红英, 苏卫锋
研究型实验对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和实践--陈靖,陈宗强,钱钧,孙骞
开展磁控溅射镀膜探索研究性实验课程的尝试--王奇,王艳辉,牟宗信,赵纪军
2017-03
微波电子自旋共振的微分测量--李潮锐
周期性弦链系统振动模研究实验介绍--荀坤
利用XRF检测有害物质--林汉冰,乐永康,姚红英
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--尹亚玲,王博文,柴志方,崔璐,毕志毅
2017-02
磁共振实验温度漂移对磁场及测量的影响--李潮锐
自由实验、乐学创新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--王合英,孙文博,陈宜保,张留碗
ZnO/ZnSe Ⅱ型同轴纳米线光学性质的模拟研究--郑晅丽,吴志明,曹艺严,孔丽晶
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实验教学介绍--祝巍
2017-01
虚实结合的物理实验教学--乐永康,龚新高,苏卫锋,吕景林,冀敏
分光计上物理实验分级设计与教学实践--赵伟,张权,郑虹,朱玲,王中平,韦先涛,孙腊珍,张增明
利用弦链系统模拟量子力学中的Dirac梳--刘尚,姚文杰,荀坤
理想流体的法拉第波模态--赵文定,王思慧,范周游,程恩泽,周惠君,高文莉